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营西政发〔2022〕10号 关于印发西市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1-18

【字号:

分享:

区政府各部门、各中心、各街道办事处、相关驻区单位:

《西市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业经2022年9月29日第十七届区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市区人民政府

2022年10月0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西市区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

全民健身,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全民健身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全民健康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全区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依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和《营口市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不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素质和生活品质为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丰富全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目标

大力推广全民健身理念,提高全区人民身体素质。构建政府办体育、群众爱体育、全民参与体育的良好局面。着力解决当前我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实际问题。力争到2025年,全区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显著增强,全民健身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城乡居民健身意识和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多居民形成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50%。促进青少年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更加完善。差异化布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器材设施建设的普及化、网络化、智慧化,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3平方米。

——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优化。广泛建立各级各类体育组织,支持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增强组织活力,形成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达到2个,每万人拥有健身站点3个以上。

——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化发展。继续参与全民健身品牌赛事,鼓励街道培育富有特色的体育比赛和活动,推动各行业开展职工体育赛事活动,形成以赛事活动带动不同人群参与的全民健身新局面。

——全民健身指导能力不断提升。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队伍建设,每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5人。推动实施针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农民、残疾人等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

(二)主要任务、措施

主要任务

1.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健全区、街道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社区和行政村有指定人员负责全民健身工作。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积极帮助有条件的街道成立体育单项协会。形成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体育社团为主线,以健身站点为阵地,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覆盖广泛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

2.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育锻炼标准、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上岗、考核制度,每年至少组织一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区每年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50人。

3.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以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打造社区健身中心1个,深入拓展健身路径工程、市民健身步道,完善15分钟全民健身圈布局。鼓励社会资本利用废弃厂房、库房以及转型中的商场集市建设社区商用运动综合体,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参与运动。同时协调财政、住建、教育等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和城乡公共空间向百姓开放。

4.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组织参与全市群众赛事活动。持续开展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等主题活动。巩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大力发展“三大球”运动,推动县域足球推广普及。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项目,大力推广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太极、武术、骑行、健步走等参与性强、普及面广、健身价值高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提高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培养群众的健身习惯。

5.扩大全民健身服务业的产业规模

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健身消费、大众创业等方面的作用。培育体育市场,建设规范有序的健身休闲、体育康复、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旅游和竞赛表演市场。促进体育与旅游、养老、康体等生活服务行业的融合。

主要措施:

1.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营造全民健身氛围

(1)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及网络等媒体,传播科学健身的信息,普及健身知识,传播健康新理念。

(2)通过全民健身展示、体育节、运动会等形式,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体育文化。

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全民健身服务功能

(1)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强化公共体育设施免费、低收费开放力度,发挥我区公共体育场馆的作用。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探索建立“体质监测与运动健身指导站”。

(2)推进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和组织形式创新。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管理。逐步推广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3)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与竞赛。按照“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原则,组织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推动基层健身活动的普遍化、经常化。指导各街道培育全民健身品牌活动。鼓励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全民健身竞赛活动。

(4)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登记注册制度,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3.实施全民健身重点工程,发挥引领作用

(1)实施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树立青少年体育示范俱乐部、社区体育指导示范站、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各类先进典型。

(2)实施全民健身信息工程。依托辽宁省各城市体育地图在线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全市健身电子地图、国民体质监测、健身指导服务、健身活动信息等信息工程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3)实施全民健身服务惠农工程。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全民健身服务,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共资源服务要素城乡均衡配置。

4.发展青少年体育事业,促进体教融合发展

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学生健康水平。支持韶山小学等5所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在广泛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好各类学生体育竞赛和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训,让学生在比赛和对抗中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和竞技水平。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人掌握1-2项运动技能。依托现有社区体育设施,探索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推动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5.突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重点

开展职工体育,发挥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普及广播体操、工(前)间操,开展职工体育健身和比赛活动。强化基层妇女体育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妇女体育健身活动。关注老年人健身服务需求,创新推广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利用大众媒体和社区活动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组织在开展老年群体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建设“残障友好”型生活与健身环境,推动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建立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协同财政、住建、教育等部门,形成全民健身工作各层级的部门联动落实机制,解决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二)创新工作方式

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数量,逐步将组织与承办公益性全民健身活动、运营和管理公共体育设施等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交给社会力量。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城乡公共体育服务覆盖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

(三)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全民健身条例》的要求,将全民健身所需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在经费、机构、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尤其应该加大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服务的投入力度,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调节作用,严格落实国家现行的全民健身相关税费优惠政策,以税收政策引导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资助捐赠。

(四)加强安全保障

严格履行赛事活动申报和审批程序,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坚持防控为先和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