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情况
2019年以来,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经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研究决定,围绕我区社区文化特点、人口数量、老年人群体密度占比、交通便利、消防安全、房屋产权等因素,最终确定12家社区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社区,共申请国家试点改造资金近260万元,用于改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适老化设施及相关配套设备。截至目前,12家社区均已完成改造,每个街道至少建成2家。
西市区民政局对全区现有12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打造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延伸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利用配套设施提供文体娱乐、助餐助浴、康复理疗等“十助“社区养老服务,构建定位精准、功能互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特别像示范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综合体),具备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综合功能,辐射服务周边若干个社区老人,为老年人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供场所。打造居家养老“一社一品”,以个性化主题带动全方面服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服务活动。
二、出台保障居家养老的相应配套政策情况
一是为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切实发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功能,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健康发展,营口市民政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工作的通知》(营民函〔2022〕12号)文件,各居家养老活动场所开展多次大型活动,极大程度满足老年人的娱乐需求。二是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提高民间资本承办养老机构的积极性,营口市政府制定出台《营口市民间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土地使用政策(试行)》(营政办发〔2018〕5号),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民间资本举办养老机构为非营利性的,可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划拨用地。 三是加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提高人才要素供给能力,推动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加强养老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深化校企合作。几年来,西市区依托营口市民政局每年开展养老护理员岗位培训,面向有意愿从事养老照护工作的劳动者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正逐步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看学历看能力”的良好态势。同时,营口理工大学也开设了养老护理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四是按照《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要求,严格按照设施建设、服务质量、服务安全、等级评定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开展日常监管。同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法规逐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三、完善助老食堂、助餐点位建设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西市区为满足老年人群体需求,按照市民政局文件精神积极协调各街道办事处筹备助老食堂和助餐点位工作。目前已有西环社区、红运社区两家助老食堂正在运营,助老食堂结合文件精神及实际情况,对满60岁老人每人惠2元,一周约接待735人次和490人次。截至目前,清华社区助老食堂、辽河社区助餐点位、通惠社区助餐点位的改造已进入收尾阶段,待改造完成检验合格后便可以投入使用。同时,渔市街道西市场社区、五台子街道建新社区、滨海街道万都社区的助餐点位也在积极筹备当中,届时能向辖区老年人和附近居民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