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推进社区化养老模式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情况
2019年以来,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经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研究决定,围绕我区社区文化特点、人口数量、老年人群体密度占比、交通便利、消防安全、房屋产权等因素,最终确定了12家社区为营口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社区。共申请国家试点改造资金近260万元,用于改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适老化设施及相关设备的配套。截至目前,12家社区均已完成改造,每个街道至少建成2家,并以公开遴选的形式,与有资质的社会养老服务组织签订运营协议,满足辖区内老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西市区民政局将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列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对全区内现在12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打造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延伸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利用配套设施提供文体娱乐、助餐助浴、康复理疗等“十助“社区养老服务,构建定位精准、功能互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特别像示范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综合体),具备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综合功能,辐射服务周边若干个社区老人,为老年人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供场所。各点位自签约运营以来,第三方运营组织结合社区原有特色,打造居家养老“一社一品”,以个性化主题带动全方面服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服务活动。
二、社区建立分级服务体系情况(此部分由卫健局协办)
一是创新模式,提升医养结合综合服务水平。优先将65岁以上老年人、“两病”(高血压、糖尿病)居民、计生特殊家庭等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对象,建立健康档案管理,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建立的医联体,定期联系上级专家下社区,为慢性病人提供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多层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二是整合资源,多形式拓展健康养老渠道。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未病”健康养老中的优势作用,鼓励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社区康复、中医养生保健等特色服务,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目前,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都设有中医馆,方便喜爱中医的老年人就诊问医。鼓励社会办医养康养机构入驻社区提供相关服务。
三、设立社区食堂或助餐点情况
为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完善我区老年助餐体系,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2023年在我区渔市街道办事处西环社区、得胜街道办事处红运社区新建2处示范性社区助老食堂。按照示范性社区助老食堂建设标准,进在社区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了食堂设施设备采购以及用餐场地的适老化改造,助老食堂集膳食加工配制、集中用餐及外送等功能为一体,膳食加工配制能力在50客/餐以上,能容纳同时20名以上人员同时就餐。助老食堂建成后坚持公益定位,委托有资质的餐饮单位开展运营,面向社会开放,优先保障失能、空巢、留守、高龄、低收入等老年群体,兼顾其他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从目前运营情况看,每天约有200人次就餐。
四、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加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提高人才要素供给能力,推动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加强养老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深化校企合作。几年来,我局依托营口市民政局每年开展的养老护理员岗位培训,面向有意愿从事养老照护工作的劳动者定期组织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辖区内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正逐步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看学历看能力”的良好态势。
(西市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