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栏目 > 十五届5.15政务公开日 > 重要工作部门谈

民警走进直播间 反诈常识送身边

来源:西市区人民政府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5-16

【字号:

分享:

针对目前电信诈骗案件高发的态势,开发区公安局创新宣传模式,不断扩大宣传广度,民警张金秋来到鲅鱼圈新闻综合广播直播间,走进《早安鲅鱼圈》广播节目,带大家一起来了解电信诈骗的特点、高发类型,目的为提升群众的防诈骗意识和能力,全民识破诈骗,警民携手一起反电信诈骗。

 

直播过程中,民警张金秋通过介绍电信诈骗的定义、特点以及疫情期间针对学生们被骗的五种骗局手段与预防办法让听众们对电信诈骗有了新的认识,通过介绍十大类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如何才能做到不被骗、防诈小口诀等新形式让防范电信诈骗意识深入人心。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疫情期间针对学生的五大电信诈骗手段与防范技巧:

1.冒充班主任老师骗取学杂费、培训费诈骗

诈骗手段:骗子混进班级微信或者QQ群中,将头像和昵称改为和班主任的一样,单独加家长微信、QQ,冒充班主任让学生家长缴纳学杂费、培训费等一系列费用,并且谎称发送的收款账号为班主任老师的个人账号来打消家长的疑虑,以此来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1、家长们要和班主任老师经常沟通交流,家长收到缴费通知、缴费链接时候,可以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进行确认。

2、班主任要加强班级微信群、QQ群管理,严格入群请求,看看群里是否有陌生人,以防骗子入群行骗。

2.刷单赚零花钱诈骗

诈骗手段:骗子通常会群发消息,发一些广告,声称学生们可以在家手机刷单赚零花钱,诱骗学生参与刷单,在前期会让学生赚一点小钱,刷几次单都把本金和佣金返还给学生,后期就以系统故障等理由不返还本金和佣金了,连学生的本钱都被骗走了,再联系就被拉黑。

警方提示:

1、家长们、老师们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2、刷单是违法行为,不是正当兼职,所有刷单都是诈骗,学生们在家要以学习为主,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锻炼。

3.红包返利诈骗

诈骗手段:骗子在群里发布“充值返利”、“红包返利”的广告,谎称支付一定金额就可获得数倍的收益,引诱学生扫码支付,随后又称需要充值满一定金额才可返现,诱导学生多次付款后就把学生拉黑。最近典型的案例是骗子打着某某粉丝生日会,充值100返300的广告,这种都是诈骗。

4.低价购买游戏币、游戏装备诈骗

诈骗手段:骗子进入学生集中营的QQ群、微信群或者直接在游戏中加好友的方式,向学生发送低价卖游戏币、游戏装备的广告和链接,忽悠、怂恿学生购买,一旦向骗子支付钱款后就会被拉黑,或者骗子会编造网络延迟、支付失败、需要绑定银行卡、账户违规被限号等理由继续向你行骗,直到学生没钱再支付为止。

警方提示:

1、同学们网络交友要谨慎,警惕网上主动加你为好友的陌生人,不要轻易加入陌生群,家长要多加引导,多给把关。

2、家长们要加强手机防护,做好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卡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

3、同学们不要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要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

5.骗子在网络直播平台诈骗

诈骗手段: 骗子诱骗学生进入平台进行试看,但是需要办理VIP会员才能长时间进行观看、评论发言,同时主播诱骗、刺激、怂恿观看人员进行充值打赏,有些同学在追星、虚荣心、爱面子等心理作用下,头脑发热边进行充值、打赏,而且充值的钱只能消费,无法进行退款。

 

警方提示:

针对以上这些疫情期间针对学生进行的电信诈骗,老师、家长、学生们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四点:

第一,家长们要加强手机支付的防护,不要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卡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

第二,同学们在家要以学习为主,并且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动,少打游戏、少看直播。

第三,家长们要多加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网络交友的风险等,提高防范意识,并且对孩子玩手机多加看管,不要把手机给孩子了就放任不管。

第四,班主任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沟通交流。

 

小心!!电信诈骗有以下十大类常见手段!!

 

1.疫情期间出现了虚假售卖口罩等防疫用品诈骗

诈骗手段:骗子在微信朋友圈、聊天群、QQ群等网络平台发布信息称,销售大量的口罩、酒精、防护服等防疫用品,但是因为需求量大、采购时间长需要先付款,你要是一旦付款就把你给拉黑,以此来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1、购买口罩等防疫用品要到正规商店、正规购物网站,通过正规渠道。

2、陌生人联系你说他有货源,朋友圈拼单要先付款,哪怕是朋友的朋友介绍,也有可能是圈套,大家要多加警惕。

2.兼职刷单诈骗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以开网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度为由,通过微信、QQ平台发布兼职刷单广告,号称“足不出户、日赚千元”。骗子首先要求受害人在指定的网站购买商品,先在小额交易后返回本金和额外佣金,在被害人多次刷单或者进行大额刷单后,以“系统故障”等理由拒不支付本金和佣金,既而拉黑被害人进行诈骗。我们之前提到过诈骗分子让学生们兼职刷单赚零花钱,其实刷单诈骗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诈骗手段,但是却屡屡有人别骗。主要就是骗子抓住了有的人贪小便宜、心存侥幸的心理。

警方提示:

1、兼职刷单是违法行为,已被明令禁止,不是正当兼职,所有刷单都是诈骗!

2、求职者不要轻信“高回报、先垫付”的工作,找工作、找兼职要去正规机构,不贪小便宜不被骗,赚钱还是要脚踏实地。

3.代办信用卡、贷款类诈骗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微信群、QQ群、短信等平台发布信息,称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办理大额信用卡,诱导被害人按照其操作盗取公民个人信息,或以缴纳“保证金”、“代办费”为由骗取被害人钱款进行诈骗。很多人都说到过信用卡提额、办理大额信用卡的短信广告,这就是典型的代办信用卡诈骗。

再来看贷款类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可以办理“无抵押、免担保”的大额低息贷款信息的广告,后以缴纳“保证金”、“中介费”、“代办费”为由收取被害人钱款进行诈骗。

我们经常在网页上看到办理无抵押贷款的广告,这种网贷风险系数非常高,骗子一般会在放贷前以各种理由让你缴费骗钱,最后贷款没贷下来还被骗了钱。这就是骗子抓住了有的人着急用钱又渴望低利息、尽快放款的心理。

警方提示:

1、信用卡申领、开办等业务要到正规银行办理,

不要在陌生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

2、不要轻信放款快、利率低、无需担保、无需审核等虚假宣传,网站推广称“零门槛”贷款的都是诈骗。

3、转资金给对方做资金流水、提高信用的都是诈骗。

4、贷款前让缴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的都是诈骗,借贷要选择正规贷款机构。

4.投资理财类诈骗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将自己打造成“金融专家”、“荐股大师”等形象,鼓吹自己能够精准预测股票、期货等涨跌,向受害人推销“荐股软件”、“金融理财APP”,以“免费使用”“高盈利”为诱饵,诱骗受害人参与投资,收取高额的“会员费”、“服务费”,或利用虚假交易系统骗取被害人钱财来实施诈骗。这种诈骗就是骗子抓住了有的人幻想一夜暴富的心理。

警方提示:

1、树立正确投资理财观念,天上不会掉馅饼,往往馅饼含陷阱,往往馅饼是陷阱,不要轻信“低投入、高盈利”的宣传。

2、网络交友要警惕,个人信息要保密。

3、不要随意下载陌生网页、陌生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所谓某“金融”、某“财富”APP的都是诈骗,投资理财要选择正规渠道。

5.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打电话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被害人涉嫌违法犯罪为由,要求被害人将钱款转移到骗子指定的“安全账户”,并配合骗子电话办案,骗子还会制造假冒的”警官证“、”通缉令“、”逮捕令“,以达到操控被害人骗取钱财的目的。

骗子在诈骗过程中,会对被害人打心理战,如果被害人产生怀疑,就会恐吓吓唬,让被害人恐慌。

警方提示:

1、公检法办案没有“安全账户”。

2、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微信、QQ等社交媒体办案。

3、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不会相互转接电话。

4、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网络出示警官证、通缉令、逮捕令。

5、不要轻信秘密办案而任人摆布。

冒充公检法诈骗疫情期间新手段:

诈骗手段:骗子冒充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被害人,说被害人贩卖防疫物资,报出被害人身份信息转接公安部门,接下来会变换身份,自称公安部门工作人员对被害人进行深度洗脑,既而要求被害人转账到其指定的“安全账户”,来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1、接到自称疾控中心、公检法等部门来电,被告知存在违法行为时,务必提高警惕,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是有侦查办案程序的,公检法办案没有“安全账户”。

2、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务必保护好,不要向他人泄露。

6.网络购物类诈骗

诈骗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销售商品或代为充值交费,在受害人付款后不发货或者发送假货;或者通过网络发布低价折扣商品信息,被害人付款后以各种理由不发货、不退款,或以假乱真,要求被害人缴纳各种费用,骗取被害人钱财。

警方提示:

不要因为商品价格低廉而贪图小便宜,购物要选择正规商场、正规购物网站。

不要随意点击所谓游戏客服提供的网页链接。

7.冒充网购客服类诈骗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冒充购物网站的客服人员或者卖家,拨打被害人电话,以系统故障、订单异常导致交易不成功为由,声称要给客户退款,引诱受害人进入钓鱼网站,填写账号、密码、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手机号等信息,诈骗分子据此盗用被害人账户进行转账或者购物消费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1、接到网购退货电话,应联系正规客服咨询与核实,也可以去原购物网站查看订单状态。

2、不要点击所谓客服发来的网址链接。

8.征婚交友类诈骗(杀猪盘)

诈骗手段:杀猪盘诈骗是最近一年曝光较多的诈骗类型之一,主要是指诈骗分子通过婚恋平台、社交软件等方式寻找潜在受害者,通过聊天以及微信朋友圈晒出的高端社交圈、生活方式以及高档消费照片吸引被害人上钩,发展感情取得信任,然后将受害者引进博彩、理财等诈骗平台进行充值,骗取受害人钱财的骗局。

所谓杀猪盘,就是骗子把那些感情寂寞的人叫做猪,把建立恋爱关系叫做养猪,把最后的诈骗行为叫做杀猪。

警方提示:

1、网络交友要警惕,务必核实对方身份信息。

2、涉及转账汇款要谨慎。

9.冒充熟人领导诈骗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或者使用微信、QQ等网络聊天工具,自称被害人的亲属、同学、朋友领导等,编造患重病、出车祸、做手术、购物等紧急事由,要求被害人向指定的账户转账汇款。

警方提示:

接到陌生电话号码不要对号入座,对涉及资金往来事项应当当面或者通过多种渠道反复核实。

10.微信、QQ冒充老板诈骗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假冒企业老板的微信、QQ等,添加企业财务人员为好友,随后模仿老板的口吻向财务人员下达转账指令,又或者将财务人员拉进所谓的公司高管群,让财务人员信以为真,将钱款打入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

警方提示:

1、企业要完善财务制度,必须履行严格的财务审批手续,财务审批人员在接到转账请求后,要多方核实在转账。

2、财务人员要自觉增强防范意识,及时更新电脑操作系统补丁,安装必要的杀毒防护软件。

 

我们应该怎么做??

1、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多关注警方公众号,发布的诈骗类型和手法,对电信诈骗多一些了解。

2、不贪财,赚钱有道,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轻信高收益等宣传广告。办理贷款、信用卡都要通过正规的银行、贷款机构,办理车船机票退改签要找正规的官方网站。

3、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等,不轻易点击陌生的网页链接。

4、接到陌生来电不轻信,来电显示可以通过网络篡改,声称遇到急事汇款的,要多方核实确认了再转账。

 

“10个凡是”、“六个一律”带我们远离电信诈骗

1、凡是网络兼职刷单刷信誉的都是诈骗

2、 凡是网上贷款让先交钱的都是诈骗

3、 凡是公检法打电话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

4、 凡是提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5、 凡是索要卡号密码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6、 凡是网上交友推荐投资理财的都是诈骗

7、 凡是网恋后各种理由要钱的都是诈骗

8、 凡是买游戏装备私下交易的都是诈骗

9、 凡是信用卡提额要交钱的都是诈骗

10、 凡是自称领导亲友电话电话要求转账又无法核实真实身份的都是诈骗。

只要谈到银行卡要转账,一律挂掉。

只要谈到“安全账户”,一律挂掉。

只要谈到转接电话至公检法,一律挂掉。

只要谈到中奖退税,一律挂掉。

陌生短信发来的不明网站链接,一律删掉。

网上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警方提示:一旦接到诈骗电话,无法辨别真假,可以拨打110进行咨询;一旦要是被骗了,也不要惊慌,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或到派出所报案,把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有效凭证提供给警方,配合警方调查。

在接近一个小时的直播中,通过民警对电信诈骗相关知识的不断讲解,让大家对电信诈骗有了更多的了解,警民之间进一步增强了理解和互信,我们呼吁:让我们都能提高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人人识破电信诈骗,警民携手共同创造平安稳定社会环境。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